嗨,同学们好
我是“姗姗”
欢迎大家再次来到“阳陵微课堂”
在汉阳陵这座尘封了两千余年的帝王陵园中
考古学家发现了数以万计的精美文物
而这个庞大的地下宝库中,最让人惊叹不已
流连忘返的是那些千姿百态的侍女俑
威风凛凛的武士俑
以及憨态可掬的陶塑动物俑
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
又与两千年前的汉代人发生了哪些有趣故事呢?
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
揭开历史的层层迷雾,去寻找答案吧……
1、着 衣 式 武 士 俑
汉阳陵南区从葬坑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武士俑,均为着衣式陶俑,还有部分着衣式木俑。与帝陵从葬坑着衣式武士俑、侍从俑所不同的是,南区从葬坑的着衣式武士俑,大多在战袍之外还套有皮质或木质的铠甲。武士俑的姿势大致可分四种:有两脚并齐站立者,有单脚在前步行者,有两脚并齐弯腰者,还有弯腰奔跑者,其中以第一种姿势,也就是像十号坑复原展柜展示的这种两脚并齐站立者的数量居多。与真人般大小的秦俑所显示的磅礴气势相比,只有真人三分之一大小的汉俑无疑显得太“秀气”了。虽然体量小,可是由于武士俑的姿势并不完全是静立的正面型,而是各具姿态,再加上手中或环甲、执戟,或持剑、拥盾,从而完全打破了呆滞僵硬的静态,整个俑群显得既有宏阔雄壮的气势,又有生动变化的动感,所以依然别具风采,威风凛凛。
2、塑 衣 式 人 俑
所谓塑衣式陶俑即是制作陶俑时就将衣服加塑与上,与下葬时穿着丝帛、装着木臂, 发现时裸体断臂的着衣式陶俑是相对而言的。根据汉阳陵的发现,塑衣式陶俑主要出土于大中型陪葬墓和建筑遗址中,而着衣式陶俑则出土于帝陵和大型陪葬墓的从葬坑中。再结合同时期其它遗址的发现,基本可以确定,着衣式陶俑是专为皇室随葬的级别较高的陪葬品,而一般的贵族大臣在未经皇帝特赐的情况下,只能陪葬带陶塑服饰的“塑衣式”俑。
塑衣式陶俑包括男立俑、女立俑、跽坐俑、舞蹈俑等。通过对这些塑衣式陶俑的研究,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这一时期的发型和服饰,这也是当时社会生活习俗的一个重要侧面。
3、 陶羊
陶羊有绵羊、山羊之分,绵羊身长36厘米,高44厘米,灰陶质,有的涂褐红色彩绘,身躯肥胖,四肢细长,神态安详。山羊身长39厘米,高29厘米,灰陶质,局部保留有白色、褐红色彩绘痕迹,扁圆身躯,胡须下垂,尾巴上翘,呈现出一副温顺可爱之态。
4、陶 马
汉阳陵出土的陶马长73厘米,腹宽7.5厘米,高61厘米。重约20公斤。分雌性、雄性,雌性居多,灰陶质,通体施枣红色彩。马头微扬,棱角分明,两耳竖立,宽嘴阔鼻竖耳,眼眶外凸,四肢粗壮如柱,身体健硕。鬃毛处有凹槽,原安装有真实鬃毛,先腐朽无存。马尾根处留有安插木质尾巴的圆形孔,尾巴现已腐朽,这种写实的塑造手法将马的机警敏锐塑造的淋漓尽致。
5、陶 牛
陶牛身长71厘米、高39厘米,灰陶质,局部有橙红色彩绘,身躯壮硕,四腿强健,其木质的犄角和尾巴已朽,仅留有圆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