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夕,随着遗址公园标识系统、汉文化学习中心等建设项目陆续建成投入使用,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提升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十一的阳陵增添一抹亮色。
汉阳陵国家遗址公园经过多年遗址考古、研究、保护、展示工作,积累了诸多成果,为遗址内涵的进一步阐释奠定了基础,但是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长期缺少系统性、整体性的标识系统,成为整体建设一个较大缺陷,经多方努力,2017年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标识阐释系统项目获国家文物局批准。自2021年12月正式开工至今,已经完成一级标识5处、精神堡垒两处、二级标识竖石8处、服务流线导向牌33处,实现了阶段性工作目标。加上已经完成的汉阳陵帝陵外藏坑遗址、汉阳陵道路系统、东司马门道和德阳庙遗址标识展示等工程,一种新的具有示范作用的大遗址保护利用模式正在阳陵实践中逐渐成熟。
完全建成后的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标识系统,分为遗址导览解说、服务导览、警示提示、智慧导览四个部分。分别以花岗岩和耐锈钢板为材料,设置于遗址区周边以及参观路线,为观众阐释遗址性质、指引方向、作出警示,未来的智能引导牌采用“二维码+后台信息管理”,建立手机智慧导览系统,让观众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类参观信息。
汉文化学习中心作为博物院教育工作的重要项目,总面积3800平方米,分为室外体验区和四间主题教室。室外体验区可举办蹴鞠、射箭、投壶等汉代体育项目,四间主题教室可分别开展汉文化线上课程、汉代礼仪体验与互动学习、手工制作等教育活动,是博物院为广大青少年和观众多角度学习汉文化,体验汉代体育运动打造的又一主题活动场所。
党的十八大以来,汉阳陵博物院建设持续发力,先后建成了全国首个文物安全消防训练中心等项目。近年来,全院克服疫情干扰、经费紧张等不利影响,以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导向,通过挖掘博物院文物资源蕴藏的深厚内涵,来创新文物展示利用手段,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供给,顺应时代发展,引导扩大文化消费。在大力推进各项建设的同时,博物院还举办“梵相东成”金铜造像展览,创造性转化考古研究成果,结合文物保护需要和观众参观需求,做好园区绿化保洁、设施保养维护,重新调配了地下展馆的灯光,更新了视频解读系统,使参观体验更加舒适直观,进一步提升遗址公园的可观赏性,让观众玩得开心、游得安全。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将以最好的精神面貌,为广大观众奉献优质的文化服务。